從痰涂片中發現新型隱球菌1886
作者:檢驗科 ?李丹 ![]() 臨床資料:患者,女性,因“咳嗽、咯痰20天”入院。患者因受涼后出現咳嗽、咯痰,氣緊癥狀,咯黃白色粘液痰,痰不易咳出,伴頭昏、全身乏力。體格檢查無明顯異常,神志清楚,精神差,頸組(-),雙肺扣過清音,雙肺呼吸音粗,雙肺聞及少許哮鳴音,右肺可聞及少許濕羅音。胸片示右肺上葉大片狀陰影,邊界欠清晰,考慮感染可能。CT示雙肺紋理顯示增多,右肺中葉及左肺上葉結節狀影,考慮感染病變、增殖灶。入院血常規示WBC6.82 x10~9/L N81.6%,查肝腎功能、血糖、電解質未見明顯異常,血HIV(-),血氣分析示低氧血癥。住院期間,予頭孢哌酮舒巴坦針2.0 ivgtt bid x3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200ml ivgtt qg x3天抗炎治療,并予止咳、化痰對癥治療后,患者仍有咳嗽、咯痰癥狀。入院當天即將痰培養及痰涂片送至檢驗科細菌室檢查,痰外觀為略帶黃色的膿痰,痰涂片革蘭染色法示鱗狀上皮細胞<10/低倍鏡、白細胞>25/低倍鏡,為合格標本。油鏡下查見真菌孢子,比一般真菌孢子較大,菌體周圍有一圈未著色莢膜(如圖1),將痰液用生理鹽水洗滌混勻后行墨汁染色在黑色背景下可以找到直徑4~20μm的圓形厚壁孢子,內有大小不等的反光顆粒,外有寬闊折光的莢膜(如圖2),痰培養示真菌生長。由痰涂片及培養結合臨床可知,此患者為由新型隱球菌引起的肺部感染。 肺隱球菌病(PC)是新型隱球菌(CN)引起的亞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首次由Sheppe等在1924年報告。本病主要通過呼吸道傳入體內,在健康人主要侵犯肺部,臨床極為少見,容易誤診。目前認為,新型隱球菌感染機體的第一步是通過呼吸道呼入其孢子,吸入隱球菌后,一般會在肺部引起一個無癥狀的感染,在免疫低下狀態時,則首先在肺部停留后播散入血,最終常常會引起致命的腦膜炎。新型隱球菌可以對Ⅱ型肺泡上皮細胞產生黏附與侵襲,黏附率與侵襲率呈現時間依賴性;同時還可以使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凋亡率升高,對其造成損傷,這與菌體的活力相關[1]。肺隱球菌病臨床診斷困難,易漏診或誤診為其他肺疾患。對于肺部疾病性質不明者,在鑒別診斷時要考慮到本病。對于肺部疾病伴有腦和腦膜癥狀者,也應考慮到本病的可能。此外,合格痰涂片查找到該菌孢子是診斷該肺隱球菌病的重要病原學依據,常規痰液檢查時,CN的檢出率非常低【2】,因此必要時可在CT引導下行經皮肺穿送病理檢查。
文章分類:
學術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