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瘡病 (龜頭包皮炎)

912
作者:中醫科


【疾病概述】

龜頭包皮炎(疳瘡病)是指發生于龜頭、包皮及冠狀溝,以局部潮濕、癢、痛或有灼熱感,摩擦后癥狀加重,行走不便,可伴有排尿困難或尿頻、尿急、尿痛的炎性病變。龜頭包皮炎(疳瘡病、袖口疳、旋螺風等)中醫認為是因敗精濁物凝結,生濕化火,以致包皮、龜頭腫痛潰爛,尤其是毒火熾盛,血水淋漓等。辨證常見肝經濕熱型、肝經毒火型、陰虛火毒型。肝經濕熱型,伴有心煩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黃等。肝經毒火型,伴有皮肉腐壞、血水淋漓、口渴飲冷等。陰虛火毒型,伴有手足心熱,盜汗口干等。龜頭包皮炎(疳瘡病、袖口疳、旋螺風等)除采取我科中醫綜合治療外,應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一、健康指導

(1) 注意局部衛生,每日清洗龜頭和包皮,如包皮過長更需要注意清潔,必要時作手術治療,及時清潔包皮垢很有必要。

(2) 避免不潔性交,潔身自好。如患有滴蟲性或真菌性的感染要夫妻同時治療。

(3) 如形成潰瘍或糜爛要及時到我科進行正規治療,勤換藥,避免不適的刺激。

(4) 對于(疳瘡病、袖口疳、旋螺風等)要避免亂投醫亂用藥,以免引起更加嚴重的感染及感染的擴散。

(5)日常飲食要清淡,不宜嗜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不宜勞累。

二、食療方

1、赤小豆50g,粳米500g,煮粥食用,能清熱解毒,利水消腫。

2、鮮香椿葉250g,洗凈,切碎,調面糊和食鹽少許,素油500g,燒熱,把糊料放入油中,炸黃撈出,食之。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3、新鮮綠豆芽適量,素油炒,拌以食鹽及調料,佐餐食用,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4、絲瓜1條,粳米 50g,白糖適量。先煮粥至半熟,入絲瓜待粥煮熟,去絲瓜加糖,食粥,可清熱解毒,涼血消癰。

5、綠豆50g,粳米100g,共煮粥服食,能清熱解毒,消水腫。

6、豬蹄4只洗凈,加蔥50g,食鹽適量,放入鍋中文火燉煮至熟爛,分頓吃肉喝湯,有解毒消腫之功效。

7、銀花15g,綠豆衣10g,代茶飲用,有清熱解毒、消腫作用。

8、冬瓜飲:嫩冬瓜(約500g) 1個,洗凈帶綠皮切成片,加水適量,少許食鹽、調料,煮熟食用,有清熱利濕的功效。

9、金銀花、茅根各適量,煎煮代茶飲用,有清利濕熱、解毒的功效。


文章分類: 中醫健康宣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