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 (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1135
作者:中醫科 【疾病概述】 痹病(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是多因外感、內傷與跌撲閃挫所致。指腰部椎間盤的前衛環破裂,其內的髓在連同殘存的纖維環和覆蓋在環上的后縱韌帶、組織向椎管或椎間盤的后外側突出,壓迫附近的脊神經。 【常見癥狀】 (1)腰痛:最多見,一般早期僅有腰痛,可為急性劇烈疼痛或慢性隱痛,當病人負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排便或彎腰時可引起疼痛或是疼痛加重。 (2)坐骨神經痛:多表現為一側,疼痛從下腰部向臀部、下肢、足背或足外側放射,可伴有麻木感。 (3)馬尾神經受壓:中央型的腰椎間盤突出,由于突出的組織直接作用,使馬尾神經受壓,表現為雙側大腿、小腿、足跟后側及會陰部遲鈍,大、小變功能障礙。 【治療原則】 1、非手術治療 目的在于促進神經根的炎性水腫加速消退,從而減輕或解除神經根的壓迫,使疼痛減輕或消退。 (1)完全臥床休息,睡硬板床,可行中西醫藥物、電針、艾灸、中頻理療、穴位貼敷等治療。 (2)服鎮痛藥等對癥治療,急性期用藥目的是脫水消炎,加速水腫消退,解除壓迫。 2、手術治療(必要時) 痹病(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除采取我科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外,我們有如下幾點建議: 一、健康指導 1、保持腰椎的正確姿勢(腰椎前凸位),坐姿時應選擇高且有靠背的椅子,臥位應選擇硬板床。 2、在一定的時間內應隨時調節體位,不要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如久坐,長時間開車,打麻將等,尤其長時間彎腰最易引起椎間盤后突。 3、功能鍛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減輕和消除腰椎間盤周圍軟組織的水腫,延緩和防止椎間盤突出。正常情況下,腰椎和腰肌共同支持上身的體重并維持脊柱的功能活動。當腰椎滑脫形成結構上失穩,通過腰背肌鍛煉后,可形成強有力的腰背肌“腰圍”,從而代償和支持了椎體的負重功能,并最大限度地發揮脊柱活動的生理功能。可見,加強腰背肌鍛煉,可加速新陳代謝,改善血液循環,增加腰肌的彈性及力量,對防治腰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切忌超強度劇烈運動。腰背肌鍛煉方法如下: (1)五點支撐法,適用于腰背肌力量較弱或者肥胖者,每個動作保持3~5秒。 (2)(3)拱橋式,每個動作保持30秒,連續做5~10次。 (4)(5)⑹飛燕式,每個動作保持10~15秒,可休息片刻,連續做5~10次。 此鍛煉方法的次數和強度因人而異,每天可練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組完成。注意循序漸進,每天可逐漸增加鍛煉量。若鍛煉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發僵等不適,應適當地減少鍛煉的強度和頻度,以免加重癥狀;鍛煉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防止扭傷。注意:如果已經有腰部酸痛、發僵、不適等癥狀時,應當停止或減少腰背肌鍛煉;在腰腿痛急性發作時應當及時休息,停止練習,否則,可能使原有癥狀加重。 4、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受涼。 5、已患腰間盤突出癥的患者,平時應佩戴腰圍,限制腰部活動,避免加重病情或復發,臥床后可解掉腰圍。 6、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急性發作期盡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后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于勞累,避免負重,以免加重疼痛。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盡量做到不彎腰。 7、注意飲食調節。做到健康飲食,營養均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證體內維生素攝入充足,多飲用開水,保持大小便通常,多食滋補肝腎的食物如動物肝,腎,羊肉,大棗等。忌食過于辛辣刺激性以及生冷過硬的食物,外出應酬要控制飲酒吸煙。 二、注意事項: 急性期及發作期應臥床休息,避免下地活動,避免負重。積極盡早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避免延誤病情,給自己帶來痛苦,給治療增加難度。
文章分類:
中醫健康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