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肩風病 (肩周炎)1211
作者:中醫科 【疾病概述】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周圍炎,俗稱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漸產生疼痛,夜間為甚,逐漸加重,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達到某種程度后逐漸緩解,直至最后完全復原為主要表現的肩關節囊及其周圍韌帶、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異性炎癥。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病癥。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見于體力勞動者。 【病因】 1、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2、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正確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素。 3、上肢外傷后肩部固定過久,導致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4、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后因治療不當等。 5、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6、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其關節囊較松弛,關節的穩定性大部分靠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力量來維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應較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退行性改變,加之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故而發生慢性勞損。 【臨床表現】 肩周炎早期主要表現以疼痛和肩關節的功能障礙為主,逐漸出現肩關節及其周圍肌肉疼痛、無力、活動障礙,穿衣、摸背、梳頭困難,疼痛可放射至頭后部、手指、腕,疼痛持久,夜間多加重,影響睡眠。 【肩周炎的治療】 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療和功能鍛煉,即使自愈也將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早期給予我科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如理療、電針、艾灸、穴位貼敷等,可改善癥狀,縮短療程。無論病程長短、癥狀輕重,均以每日進行肩關節的主動活動,活動時不引起劇痛為限。 肩周炎除采取我科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外,應積極做到以下幾點: 一、健康指導: (一)運動療法,方法如下: A:鐘擺運動:肩周炎早期的自我治療,身體前屈90度,健側肢支撐于桌子上,患肢下垂向前后擺動,內外擺動,畫圈擺動,反復多次。 B:自我按摩,步驟及方法如下: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鐘,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后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鐘,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余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時間1~2分鐘。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后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鐘,對于肩后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二、注意事項 1、動療法動作范圍宜逐漸增大; 2、如一動作完成后感肩部酸脹不適,可稍休息后再作下一動作; 3、每一動作均應緩慢,且不應引起疼痛。避免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因素。 三、預防保健 1、注意肩關節局部保暖,隨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風及久居潮濕之地,特別應注意在空調房中時,不要坐在冷風口前,夏季夜晚不要在窗口屋頂睡覺,防止肩關節長時間的受冷風吹襲。 2、避免過度勞累,避免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 3、要加強身體各關節的活動和戶外鍛煉,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損傷。 4、老年人要加強營養,補充鈣質,如吃牛奶、雞蛋、豆制品、骨頭湯、黑木耳等,或口服鈣劑。 5、急性期不宜做肩關節的主動活動,可采用熱敷、拔火罐、輕手法推拿、按摩等方法綜合治療,注意熱敷時不要燙傷。 6、保護肩關節:在同一體位下避免長時間患側肩關節負荷,例如:患肢提重物等,維持良好姿勢,減輕對患肩的擠壓,維持足夠關節活動范圍和肌力訓練,疼痛明顯時要注意患側肩關節的休息防止有過多的運動。同時避免再次發生疲勞性損傷,疼痛減輕時,可盡量使用患側進行生活自理功能訓練。 7、保持良好姿勢,較好的體位是仰臥時在患側肩下放置一薄枕,使肩關節呈水平位,該肢位可使肌肉韌帶及關節獲得最大限度的放松與休息,健側臥位時,在患者胸前放置普通軟枕,將患肢放置上面,一般不主張患側臥位,以減少對患肩的擠壓,避免俯臥位,因為俯臥位既不利于保持頸肩部的平衡及生理曲度,又影響呼吸道的通暢,應努力加以糾正。 8、按摩,按摩是中國傳統醫學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按摩治療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文章分類:
中醫健康宣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