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工作手記(三)480
作者:援藏護士 ?黃瓊 如果有人問我,在那環境惡劣、用水困難、海拔三千多米的甘孜援藏,你快樂嗎?那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苦、并快樂著!不信吧,你瞧我們這一家子。 經過一夜兩天的顛簸,我們于八月十六日晚終于到達了甘孜縣縣城。我們得到了當地各級領導的熱情接待,還為我們獻上了潔白的哈達。憧憬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甘孜這片土地雖然美麗,但與內地相比卻是相差甚遠。由于歷史原因、自然條件限制,甘孜縣還很窮、很落后。一遇停電,整個縣城陷入一片黑暗,電視不能看、手機無信號;這里全年無霜期僅90天;進入十月份,遍地沒有一綠草、白天烈日當頭照、晚上大雪紛飛飄、七級旋風時怒號、到處都是野狗囂、頭痛欲裂氣不暢、徹夜難眠無好覺。 民以食為天,總得要先解決吃飯問題吧。正在我們一籌莫展時,已是第二次援藏的楊健大哥召集吃飯沒有著落的戰友全都到他那里去搭伙,大家頓時歡呼雀躍。第二天我們就有的買菜、有的打掃衛生、有的掌廚……我的任務是洗菜,可是當我接上一盆水時,我驚呆了:渾濁的水,只見泥沙翻滾,看不見盆底,怎么洗呢?想起在邛崍時那清澈的甘泉,我們傾倒的水都比這干凈;這哪是洗菜、進肚子的水啊!就在這時,我想起了我們來的目的,正因為這里的條件差,組織才派我們來的。只有深入群眾的生活,充分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才知道項目援助、技術援助的切入點。遇到困難就是要想辦法解決,我豁然開朗。我挽起袖子,重新接了一桶水,待它沉淀半小時后,再將上層較清涼的水舀起倒入盆中,哼著小調開始洗菜了。程秀茹他們也沒閑著,他們正在有說有笑地拖著地,李建瓊和植士正正在擇菜,楊大哥和楊二哥掌勺,曹魏和陳軍又買了好多菜回來了,雖然他們已是氣喘吁吁,但臉上仍然露出歡快的笑容。緊接著就聽見“咚咚咚”的切菜聲、“叮叮當當”的洗碗聲、“吱吱吱”的炒菜聲和著大家喘粗氣的聲音……匯成了一曲其樂融融的交響曲。在忙得不亦樂乎中,我們都忘記了高原反應帶來的不適和生活的艱辛。經過了近一小時的忙乎,一頓簡單而豐富的“家宴”就這樣做成了:兩盤芹菜炒干豆腐;兩盤空心菜、兩盤南瓜絲;兩盤韭菜回鍋肉;兩大碗排骨白蘿卜湯。我們十八個就在那沒有幾個凳子、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一平方多一點的小桌旁,有的坐著、有的還站著。我們有的端著缺了口的瓷碗;有的端著冰涼的鋁缽,圍著小桌里一層外一層地開飯了……這就是我們每天的晚餐。這就是我們快樂的一家子! 惡劣的環境、艱苦的生活、溫馨的大家庭,這就是我們累并快樂的援藏生活的真實寫照。
文章分類:
援藏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