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之行680
作者:文 ?/ ICU ???魏麗麗 ![]() 7月31日清晨7時30分,我們一行九人踏上旅行之路,從邛崍出發,驅車前往美麗的瀘沽湖。一路上的我們心情非常的愉悅,每個人心里都充滿期待------希望能盡快到達目的地,與向往的、美麗的瀘沽湖相遇。 (一)在路上 (二)瀘沽湖之夜 進入景區入口,我們繼續驅車前往瀘沽湖鎮,大家越來越興奮。此時,車窗外的視野變得開闊起來,暮色中的瀘沽湖漸入眼簾,大家的情緒又一次沸騰起來,忍不住停下車來拍照留影。雨已經停了,天邊還有些亮光,天空還有幾大團烏云,和著湖邊的燈光,倒影如畫,美不勝收。雖不是傳說中的藍天白云、藍藍的湖水,大家已經覺得不枉此行。 找好住宿,已經快晚上九點鐘了,大家都饑腸轆轆。一位摩梭族老鄉邀請我們去他家吃飯,我們當然不能錯過這個了解摩梭族特色的機會。進入主人待客的屋子——祖母屋,我們看見正對門的墻上張貼著毛主席的畫像,旁邊還有一張菩薩神像,正下方是一個四邊用木板圍起來的火塘,整個火塘距離地面有六、七十厘米高吧,上面架著一直徑約八十厘米的大鐵鍋。進門的左邊是用木板鋪炕頭距離地面大概十厘米,環周一圈地,中間放著一張茶幾,圍繞茶幾的木板和左上角木板鋪的要高些,和火盆持平,上面放著許多被子、毯子,這大概是摩梭族老鄉晚上睡覺得地方吧! 室內的燈光很暗,大家圍著火塘坐下,看著摩梭族的老鄉給我們準備晚餐。火塘里升起了火,大家圍繞火塘坐下,烤起火來,很快室內煙霧彌漫,但每個人心情確非同平常。自然的想起了邛崍悶熱的感受,而在這里,剛剛下過雨,室外冷颼颼的,烤火還挺合適。女主人先把家藏的肥臘肉片放進鍋里翻炒,之后加入片好的瀘沽湖魚,翻炒后加入清水,轉眼間乳白色的湯汁伴隨著雪白的魚片就在鍋里翻滾。這樣煮能好吃嗎?大家都在議論紛紛,這時女主人端來調好的一大碗蘸水,看起來還不錯,有紅、有綠,聞起陣陣清香。大家盡管充滿疑問,但是太餓了,拿起碗放上蘸水,蘸著鍋里的魚吃了起來。味道還真不錯的,生態的湖魚很鮮,加用魚湯煮出的野菜也很清香。大家一致認為,這蘸水才是“畫龍點睛”之筆。 大家吃的很飽,累了一天。而眼前,夜幕下的瀘沽湖燈光閃閃,湖水相依,水天一色,小船在湖中蕩漾,雖然讓大家很興奮,但還是覺得先休息,明天再好好欣賞。 (三)沽湖一日游 清晨,七點大家都按時起床來,外面的天正在放晴,太陽正從烏云里掙扎著探出頭來,站在住處陽臺上可以看見湖邊的山上有明媚的陽光,山頂飄浮著雪白的白云。大家看到了希望,美景就在眼前,都在為太陽升起加油----可千萬要出來啊。 早晨的計劃,驅車環湖一周,邊走邊看。我本以為湖水很深,其實湖邊可以踩水,并且清澈見底,只是湖水有些清涼。云霧散開,天空越發晴朗,太陽曬的人皮膚很痛(紫外線太強了),但沒有陽光的地方卻清涼怡人,甚至有點涼。所以在這里,你會看見穿棉背心的人,也會看見穿長袖的人,這些大多是摩梭族老鄉,也有穿短袖短褲的人,大多是我們這樣的觀光客。我們還看見有的游客在湖里游泳。此時藍藍的天空倒映著湖水,湖水看起來是一種醉人的藍。在這樣的水里游泳,是何等的愜意啊! 驅車沿湖而行,平坦的泊油路,一邊是湖,一邊是山,我貪婪的看著窗外變幻的風景,突然一座灰色的懸崖躲在白云后面映入眼簾。我很激動,突然明白那些藏民朝拜山的心情。我拿起手機拍下照片,可惜再看照片,已沒有看到的神圣與巍峨。此山———格姆女神山,此后路上我一次次回望那座山,感覺那里會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離湛藍的天最近的地方。要是能上去一覽眾山小該多好啊! 忘了說一句,瀘沽湖的一半在四川省,一半在云南省,不經意間我們到了云南,瀘沽湖由兩部分組成,亮海和草海。我們從亮海出發,邊走邊看,前往草海。經過情人灘時,我們下車踩水拍照,太陽照在湖水上,藍藍的湖水波光粼粼,這或許就是她稱為亮海的原因吧。 中午十二點左右,我們到達草海,遠遠望去,整個山谷都長滿各種綠色的草。我們坐上長長的木船前往草海中央,水面浮著菱角,隨手可摘,老鄉說再過兩月才能采摘。水路兩邊長著葉子像水稻一樣的草,再往前走,可以看見大片灰綠的蘆葦,嫩綠的菖蒲,沒有葉子的光棍草,這個“光棍草”是摩梭族老鄉告訴我們的。還有些花花草草夾雜其中,我并不能叫上名來。盤根錯節的草根厚厚的浮在水面,形成草墊,摩梭族老鄉帶我們在上面光腳行走,踩在上面軟軟的,人隨著湖水的蕩漾像在水上飄,忽上忽下。我們感受著草海的神奇,同時也不忘留下這些美景在手機里。 下一站就是走婚橋,具說這是摩梭族年青人相親的地方,這座位于草海之上的木橋,是當地的一大特色,橋頭兩邊擺放著各種民族飾品和特色小吃。 離開走婚橋再往前走就回到了景區入口,再前行又回到了瀘沽湖鎮,在鎮上吃完中午飯,我們打算前往格姆女神山。已經繞湖一周了,并沒有發現還有其他景區入口。問了當地老鄉,說是就在前面,大家雖然納悶,但還是繼續前行。 我們邊走邊問,總算找到了女神山景區入口,抬頭一看,標識太小了,真的不好找,這竟是那座讓我多次回望的神山!站在山腳下仰望這座巍峨的女神山,沒有了初見的激動,只有對她的崇拜。女神山的山體大部分是綠色,峰頂的懸崖部分呈灰色。乘索道緩緩爬上峰頂,亮海的全貌盡收眼底。站在女神山上眺望瀘沽湖,陽光明媚,草海隱藏在群山之后,并不能看見,但亮海此時呈現出之前不一樣的藍,遠遠望去有深藍,淺藍,湛藍……最遠處是綿延的大山,陽光下也呈現不同顏色,湖邊的青山,再遠些的藏藍色的山,還有灰色的石山。 乘著索道我沒能如愿站在山頂,因為索道的終點——女神洞,正是在山崖頂之下,上面是不能上去的。站在女神洞口,已經足以一覽眾山小了,我也算知足了。這是一座石灰巖溶洞,洞深約200米,神奇的是女神洞位于山巔之上。洞口附近可見高大的樹木,有一棵半邊樹,看起來有些年紀了。樹上住著一大群猴子,猴媽媽還抱著小猴子在向我們張望。 乘索道下山時,已經是太陽西斜時分,我們計劃再去坐船湖上游玩一番。我們一行五人乘船前往湖中小島,此時的湖水變成了青綠色,清澈的湖水讓人忍不住想去摸摸她。清涼的湖水在指間穿行,感覺很舒服。 一天的瀘沽湖之游結束了,看到這么美麗的山水,大家一致認為,要好好保護這里的生態環境,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享受這美麗的瀘沽湖。大家也自覺的把旅途中的垃圾拿袋子裝好丟進垃圾桶。 三天的旅游結束了,回家的心情是愉快的,行程雖然倉促,但大家都很滿足,至少老天很給面子,讓我們見到了瀘沽湖最美麗時刻。一路都是似曾相識的風景,每到一處,我們知道離喧鬧的城市,繁忙的工作越來越近了,離那讓我們忘卻了生活的苦與累的瀘沽湖越來越遠了…………。 再見了,美麗的瀘沽湖! 從瀘沽湖回來后,我還回味在美景中,當我寫下這些文字,仿佛又游玩了一次瀘沽湖。于是我特意上網了解了一下摩梭族,內容大致如下: 走婚即走訪婚,是摩梭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外界較多宣傳和關注的;走婚的形式"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住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走婚來維持男女雙方性關系而實現種族延續的一種特殊形式,男方晚上到女方,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有走婚關系的男女被俗稱為"阿肖"或稱"肖波","阿肖",就是有性關系的親密情侶,由于摩梭無文字,只能用漢字的"阿肖"稱謂,但也不能確切表達"色色"的意思;有的書上稱為"阿注",是不確切的,那只用于一般朋友之間的稱呼;走婚并非雜亂無章,更不是亂婚,群婚制,要遵循一定的原則:有親戚血緣關系的嚴禁走婚;不能同時結交多個阿肖;男女雙方有好感就可走婚;感情破裂標志走婚關系的結束;若女方有小孩走婚關系就穩定下來。無論哪一種婚姻,它們的核心一樣:基于男女自愿,感情為基礎,是一種男女在性選擇上平等的反映。傳統摩梭人在長輩姐妹兄弟前、火塘邊談有關性的一切話題都是害羞的;走婚純屬個人私事,有走婚關系的男女只在夜間相聚,白天裝作不知此事。 還有,我們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里,是沒有摩梭族的,云南寧蒗等地的摩梭歸為納西族,而居住在四川鹽源、木里、鹽邊等地摩梭歸為蒙古族。
文章分類:
護士心聲
|